正手晃撇
处理台内球的目的通常有三:控制、调动和进攻。
其中调动有几种手段,比如加转劈长,搓侧旋,晃撇等等。
晃撇是一项很有效的台内球调动技术,它具有较强的突然性和迷惑性,可以通过旋转和落点变化牵制对方的进攻,打乱对方的战术套路。
从技术动作上看,撇是从搓球的动作延伸而来的,其摩擦和发力的原理与搓球基本相同。但是晃撇通常都带有侧旋,可以更好地调整回球的角度。我们在处理台内短球时,可以根据来球的旋转和落点确定回球的方式。
简单说,当来球具有侧下旋或侧旋时,我们可以运用晃撇技术,因为这种回球方式可以充分借用来球的旋转和力量,有利于提高回球的稳定性,提高回球的威胁。但是单纯根据旋转来确定回球方式并不一定合理,还要根据对方的战术意图做出调整。当然,预判能力和运用的回球方式属于另一个范畴,此处我们只是分析晃撇技术的动作要领。
我们运用晃撇技术主要是在接发球环节。当对方发球的旋转为侧下旋或者侧旋的时候,用晃撇的方式回接更容易提高稳定性,更容易提高回球的质量。因为我们在接发球时可以利用来球的旋转和力量,可以更好地制造出侧旋。
压低身体重心,上步要稳定
在处理正手位短球时,我们必须保证身体移动时的稳定性。与正手位摆短的上步要领相同,我们在准备动作时,应该压低身体重心,主要是两腿的膝盖要适当弯曲,将上半身前倾,用两脚的前脚掌支撑身体。
有些爱好者在准备动作时,膝盖的弯曲程度会过大,并且上半身会过于前倾,压向球台,这样的姿势反而会使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下盘,会使腿部肌肉过度紧张,腿部和脚失去了弹性;过于前倾的身体会使重心前移,产生不稳定的因素。我们在准备动作的阶段,将膝盖弯曲以及用前脚掌支撑身体是为了让两腿具有弹性,加快起动速度,因此只需将膝盖稍稍弯曲即可,两脚蹬地的感觉要有力、踏实。
在上步时,两腿的膝盖始终保持稍稍弯曲的状态,右腿向右前方跨出,以脚跟着地,上半身稍稍压向台面,此时左脚跟随身体向右侧小幅移动,并将脚跟抬高。当然,左脚是否移动需要根据来球的具体落点进行调整。如果对方的发球落点位于自己半台的正手小三角区域,那我们上步时的步幅会比较大,此时我们的左脚应跟随身体向右侧移动,否则两脚间的间距会过大,在击球时难以运用身体的力量,还会导致还原缓慢。
“高抬手”引拍,做出臂长或挑打的假动作
在击球前,我们一定要遵循“先动脚,再出手”的原则。其实对于优秀的运动员,他们在脚下移动的同时就开始引拍,这主要是他们具备良好的跑动意识,手脚动作可以实现同步进行。但是大多业余选手习惯于先出手再动脚,身体总是跟着胳膊移动,这就会导致身体不到位的现象。要想提高击球的稳定性和质量,就要将每一个动作充分完成,因此业余选手在击球时应先养成动脚的习惯,尽量在身体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击球。
在我们上步时,手臂的动作很小,主要是随着身体移动接近来球,球拍处于台面上方,但是球拍的位置相对较低,前臂以肘部为轴展开,此时注意大臂与身体保持一定距离。当来球将要落台时,前臂稍稍向上扬起,做出劈长或挑打的动作。前臂抬高可以更好地积蓄力量,在击球时可以更好地压低弧线高度。
手臂带动球拍向左前方摩擦,击球时可以调整手腕外撇的程度,增大回球的角度
正手晃撇时主要运用了手臂的动作,而前臂收缩的动作并不明显。因为我们在晃撇时主要以回长球为主,为了延长回球的弧线,我们的手臂有一种向前推送的感觉。有些选手认为更多地运用前臂动作可以增强回球的侧旋,其实前臂收缩的动作的确可以加强摩擦,但是由于来球本身具有侧旋,如果前臂动作过大,很难控制住回球的弧线,无法控制精确的落点,此外,击球力量过大还可能造成直接失误。
在晃撇时,如果想增大回球的角度,可以在触球瞬间增大拍形外撇的角度,以接触球体更加偏左侧的位置。在发力时,整个手臂带动球拍向左前方运动,这个动作可以很好地进行摩擦,还可以施加向前的力量,确保回球具有较长的弧线。
要想把回球的弧线压低,首先要判断出来球的旋转强度。如果来球的侧下旋更为强烈,可以将拍面稍稍向上亮起,接触球体中部偏下的位置进行摩擦;如果来球的侧旋比较强烈,可以将拍面立起,接触球体的中部位置。我们在晃撇时,可以利用未球的力量和旋转,通过调节拍形的角度回球。由于我们在近台击球,回球的弧线相对较短,因此在发力时应多加控制,避免回球出界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