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篇文章應已有相當時間, 但還是很好難得的橫打文 ^^
尹霄回首直拍横打
《乒》:您早在1990年的《乒乓世界》中就著文提出了直拍横打的多种模式,现在十几年过去了,回头再看有什么感想呢?
千篇一律地套用某种模式,或是断言哪种模式最先进,我觉得这都是不全面的……
尹霄:当时为直板正胶设计了以横打为主结合推挡、以推挡为主结合横打以及反手完全横打这三种模式,直板反胶也是这三种,共计六种。这十几年来,直板选手对横打技术不断融合,历经了一系列创新,但并不能说哪一种打法是最先进的。
王皓现在比较醒目,让大家感觉耳目一新,实际上直板选手融进横打技术以后,在他之前出的世界冠军也不少,比如刘国梁、闫森、马林……只能这么说,王皓之前的几个人,主要是把直板横打应用于前三板和衔接环节中,属于辅助进攻的技术,更多地是依*它的变化,但是没有把它作为主项,他们的主项还是突出正手,所以在相持段中尚未能与横板抗衡。而王皓这种模式,就实现了与横板在相持段的对抗,这是它的长处,当然,把横打作为主项也会影响到其它的技术,所以他的正手就偏弱一点。
如何使横打技术成为个人的得分手段,如何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,以更适合他个人的特点?我觉得是掌握横打时比较关键的一点。千篇一律地套用某种模式,或是断言哪种模式最先进,我觉得这都是不全面的。在这点上,我与蔡指导、刘国梁的观点是一致的,只有技术全面并且能够有机组合、合理运用,才能体现出打法的先进性,并不是没有了推挡、反面能够与横板在相持中对峙就先进。推挡作为防守和调动落点的能力比反面强些,包括它的节奏变化,这些都是横打不能替代的。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:反手完全用横打,变化或者正手就可能差一点;横打只作为辅。
《乒》:那么,什么样的人更适合王皓这种模式?什么样的人又更适合其它模式呢?
中国直板如果只走王皓这一种模式,可能也就是这种模式走到尽头的时候……
尹霄: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模式,需要教练员在最早的启蒙训练中,就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,设计将来的发展方向。国家队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,结果很可能就是打成了以推挡为主结合反面。很难断言谁更适合某种模式,这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,只有依*教练员自己的观察、分析和判断。
中国直板如果只走王皓这一种模式,我觉得并没有体现出乒乓球的精神,那可能也就是这种模式走到尽头的时候。目前,对手还感觉王皓的横打技术与真正的横拍反手有一定差别,特别是侧旋。但是,如果大家都去学这个,就会形成“直板的横拍选手”,一旦被国外选手熟悉了、适应了,它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了。
《乒》:您刚才提到了推挡在防守时的重要性,可是我们知道,过去的乒乓球讲究在处于被动时先防一下、调动一下,再找机会转攻,而现在的三、五板和四、六板衔接却常常是直接反撕、反拉,那么,推挡如今还有多大作用?
我始终认为,乒乓球现在仍然没有脱离技巧的核心……
尹霄:乒乓球是朝着凶狠、快速、主动的方向在发展,但是我们不能忘记,乒乓球并不是纯粹依赖发力的运动,我始终认为,乒乓球现在仍然没有脱离技巧的核心,它最先进之处就是体现它的技巧性,而不是速度有多快、力量有多重、旋转有多强。
这三个要素固然是质量的体现,也是我们必须去追求的,这个并不否认它——软绵绵的、没有速度力量的球肯定是落后的,但这三要素每个队员基本都能做到,彼此之间仅有微弱的差别,而更大的差距还是在于技巧和变化。
谁的技巧性更强、变化更多,谁就能够立足当今乒坛,而不是谁的力量大谁就能拿第一。并不是对方进攻我就必须反击,你发力我发力,你快我更快,你转我更转……这是其中的一点,但乒乓球技术的全貌是你重我有轻,你重我有重,你轻我也有轻,对于只知道重的人,我打个轻的他还借不上力。
而推挡就起到了这个作用,它迫使对方不得不作出调整。所以,看起来推挡好像是一项落后的技术,不能进攻,但它在这个项目中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,符合乒乓球对技巧性、变化性的要求。
我认为,直板中王皓的模式可以继续走,以推挡为主结合横打的模式同样可以提倡。刘国梁是成功的,马林可以说也是成功的,他如果不加横打可能更难立足,只是他目前的推挡和横打都还不够过硬,一旦对方能在这个位置上抓住他,他想摆脱就有些困难。并不是打法设计有问题,而是掌握有问题,还没到那个火候。
《乒》:王皓刚到国家队时,队里也让他加过推挡吧?为什么后来还是完全横打呢?
如果先练横打再加推挡,恐怕是加不进去的……
尹霄:他刚上一队时,包括蔡指导、我和他的主管教练吴敬平都建议他加入推挡。但是,他从小就没有练过推挡,不可能再花时间去把这项传统的技术掌握透,还要解决转换的问题,所以难度就比较大,即使加了,也可能形成一个摆设。
所以,试过一两次不成功,就没有继续了,仍然让他走自己的路,也是一种模式。这也符合中国“百花齐放”的思想——直板里面就有六种模式,是一种极大的丰富。我觉得这几种模式都是先进的,直板横打的贡献就在于解决了直板反手进攻的问题,这是质的进步。直到今天,韩国直板仍然没有解决反手问题,包括亚洲其它国家的直板,不走(直板横打)这条路还是没有出路。我国直板横打选手拿世界冠军的已经有四、五个人,事实证明了它的成功。
王皓的经历也给我们一种启示,就是练习直板横打要有一定的步骤。我认为,推挡必须先过关,再一个技术一个技术地加,如果先练横打再加推挡,恐怕是加不进去的。先练推挡再加横打虽然也有困难,但只要有计划、有步骤地加,还是可行的。比如,先从拉下旋开始,再练一板台内的接发球,或者练一板衔接,或者推挡占据主动后有一板反攻,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揉进去……原来刘国梁也是这么练的。
《乒》:前两年有些舆论并不太看好王皓,认为他的正手偏弱,通过训练,他的正手现在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,这是否也是他这种模式很容易走的一条弯路?
问题在于他的连续性……
尹霄:他的正手是有一些偏弱,这几年经过努力,速度、旋转、力量都不缺了,问题在于他的连续性。由于他的站位和意识都是偏反手的,正手的连续性受到了牵制和影响,目前只是在身体到位、有所准备的前提下拉一两下还可以,但连续性、处理不同来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,需要加强一些下降点的拉球,比如拉些高吊弧圈、拉过渡的球。王皓这种模式将来是比较均衡的,目前还是反手强于正手,下一步就是如何强化正手的连续进攻。一旦他的正手能达到相称的能力时,整个打法就比较丰满,威胁会更大。
《乒》:中国横板选手的反手进攻能力一直弱于正手,现在王皓的反手比正手更强,能否说直板选手近年来加强反手的步子迈得比横板更大?
正手的杀伤力、正手跑动的范围还是我们处于世界最强的资本……
尹霄:这些年,中国横板选手反手的主要技术是快撕,实际就是快节奏的拉,由于是在起跳点击球,所以旋转不会太强,但是速度快。自从改用大球以后,我们也在强调反手的杀伤力,表现在两点,
一是第一板对下旋来球的上手,( 擰 )
二是相持中的主动发力。( 腕部發力 )
相持中的发力目前我们在近台可能有,但是会受到一定的局限,所以还是要练些中近台拉球的发力,这项技术有些人掌握了,像张超的反手有时就能在中台发力,刘国正也有一两板,包括单明杰等也有,但还不是每个人都具备。而且我认为,我们的这项技术与欧洲相比,还是有一定的差距。
王皓的先进性,就在于反手掌握了两个区域的进攻技术,不但近台有快撕,退台也有拉球,并且有发力,力量足够大,弧线带侧拐,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主要得分手段。而目前我国的横板都是偏向正手的,反手的进攻处于辅助地位,不是太均衡。
但是,假设要走成特别均衡的模式,可能就要放弃一些正手,而我觉得我们目前还是要偏重正手一点,正手的杀伤力、正手跑动的范围还是我们处于世界最强的资本,对此我们并没有否定,只是感到反手有一些不足的地方,只是去加强,如果走成了格林卡、普里莫拉茨、科贝尔那条路,我自己觉得,并不适合中国人的特长。
《乒》:目前国家队的苗子里直板的情况似乎并不乐观,将来会不会连王皓这种模式都后继无人?
尹霄:直板像王皓这种打法也许还能接上,尽管国家队的年轻选手中没有,但我想省市队已经有了,几年以后还是会冒出来的。但我现在感觉到,正胶这种打法已经有些危机了,尤其是几项改革以后,大家对这种打法逐渐失去了信心,不但一批教练失去了信心,甚至连家长也失去了信心。但我始终认为,它还没有过时,客观地说,它的难度比较大,花的工夫也很多,大家可能也不愿意去自找苦吃,花了半天功夫也未必出得来,何必呢?有好练的打法,何必不去走那条路呢?也有可能,这种打法就会走向消亡。我还是希望,将来能看到以推挡为主结合横打的直板正胶选手出现。
《乒》:关于直板横打如何训练的系统方法,目前在基层似乎还是空白,这会不会影响到直板横打选手的进一步培养?
尹霄:我实践这种训练的时间比较长,在我看来,直板横打有特定的训练手段,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只要教练员自己肯摸索,并不难。千万不要等,不要看着上面怎么走再去学,学只是一种参考,更重要的是自己去钻,方法没有定式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