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乒乓!乒乓!」腳步靈巧移動、手臂快速揮擊,打一場桌球下來,會讓你溼透好幾件衣服,也使你盡情享受流汗快感。
桌球正式官方英文是「table tennis」,就字面翻譯即「桌上網球」,而桌球是由網球衍生出來的運動。但中國與香港稱桌球為「乒乓球」,台灣也有此稱呼,原因是打球時發出的聲音「乒乓!乒乓!」;特別的是,「桌球」在香港指的則是撞球,從事這項運動前得先把名稱搞清楚。
桌球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的英國。歐洲人熱愛網球運動,但因為受到場地和常下雨的限制,於是他們將網球搬到室內,隨性的將餐桌作為比賽場地,中間架起網子,才慢慢發展出桌球運動。
現任外交部長歐鴻鍊曾對媒體表示,他每天打一個小時的桌球健身。六十八歲的歐鴻鍊去年接任外交部長時,被外界質疑是「老人內閣」成員之一,歐鴻鍊幽默地說,「事實上,我每天打桌球一個鐘頭,一對一的打非常激烈,所以我的身體狀況完全沒有老人症狀。」
體育老師李金朝則指出,不要因為桌球體積小而小看它的功能,乒乓球的體積雖小,但能訓練你的腦筋、體能、集中力、反應和心態。
每擊出一球,左或右、近台或遠台,都能夠決定勝負,所以在發球之前都要細想戰略;桌球雖然又小又輕,但是體能方面是絕對不能輕視的,一場比賽要不斷搶攻和防守,需要非常龐大的體力;一場比賽裡,不論技術是否高超,若不能夠集中精神,是不可能贏的!所以乒乓球是一種能夠訓練集中力的運動。
「桌球講求的是技術,而不是運氣,除了可以培養自信心和可貴品性外,還會加強團體精神。在比賽時累積經驗,從而改善自己的技術」球友劉浩輝說。
球友何永輝表示,「桌球富刺激性、趣味性,可以訓練良好的反應。」
奇摩桌球知識名人、打桌球二十餘年的jsw認為,桌球在台灣推廣不易,有幾點因素是桌球愛好者需要自我檢討的。
首先是「孤僻、不友善」。jsw表示,台灣桌球館都需要繳場地費或會員費,繳了同樣費用、但球技較差的會員,可能在比賽桌打幾場後就得轉到練習桌了;相信有不少球友在初學階段想找高手請益,卻被推說「累了!想休息!」而碰壁,不過另一位高手來約就上場,令人很不是滋味。
第二就是「太嚴肅」。jsw表示,因為很多球友都把桌球視為一項競技,桌球場上就不能有笑聲、打球非要一板一眼,這對一般球友來說實在太嚴肅了。
最後就是「技術=金錢」。桌球入門不易,一般球友若想要打的好,扎下厚實基礎,除非經過校隊洗禮,不然就必須要延請教練指導。
其實台灣可以打桌球的地方很多,舉凡各級學校、公家機關、社區活動中心等都有,只不過外人不知道而已!而這些場地就是老師、公務人員、當地社區居民打桌球的好地方;當然也有球桌是擱著沒人打的,因而淪落為多功能的工具桌。
jsw強調,台灣不乏優秀的桌球選手,但把桌球當作休閒娛樂的人太少,「希望大家能抱愉悅的心情來從事這項運動」,若把桌球視為競技,練球總是苦哈哈的,桌球將更不容易在台灣推廣開來。
- Aug 07 Wed 2013 06:56
桌球需要大量體能訓練技術及反應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