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巴西公开赛决赛,施拉格对柳承敏,前三局,柳承敏以强悍的侧身抢攻连连得分,直落三局,胜利唾手可得;在此紧急关头,施拉格改变战术,屡送柳承敏正手以牵制他的侧身攻,大获成功,最后反以4:3取胜。这就是一场经典的控制与反控制之战

 

乒乓球运动中,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始终是推动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原动力。乒乓球运动中无论进攻还是防守,一切技术、战术和风格打法都是围绕着控制与反控制而设计的。因此,控制与反控制应是一个选手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
 

《辞海》对“控制”一词解释为:“掌握住使不越出范围。”乒乓球运动中控制与反控制的核心也就是“掌握住”对手行为,采用策略、行动使对手的行为“不越出”己方的控制“范围”。而要控制对手,首先要具有先进的意识,只有在先进意识下的战术部署才更具有针对性、灵活性和多变性;而要有效的实施战术,又必须具备全面、特长技术,战术目的的实现只有通过完整的技术才能表现出来。此外,技战术的有效发挥又得益于比赛中心理的控制因素。所以,乒乓球运动中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实现,离不开意识、战术、技术、心理这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。

 

乒乓球控制与反控制中的意识特征:一是明确的目的性。其根本目的就是对对手实施有效控制。二是行动的预见性。要预见未来攻防过程的发展方向,并在此基础上准备好多种应付的方法和手段。三是行动的灵活性。在进攻时多项选择进攻的突破点、手段与时机;在防守时恰当采取合理的防守布局,多项选择防守方法,实施攻击性的防守,最终达到控制与反控制的目的。四是战术意识的择优性。从几种可行的具体的战术动作方法中选择其中一种“相对最好”的行动方法,实施最有效的控制与反控制。五是动作的隐蔽性。造成对手错觉,扰乱与迷惑对手的判断,攻其不备,赢得主动权。

 

乒乓球控制与反控制技术运用:一是判断是实施控制与反控制的前提。判断分为预判和盯球判断。预判是根据自己打出的球,先于对手回球之前就做好提前判断和准备,以充分的心理和技术准备状态等待对手的来球,打对手措手不及,进而掌握主动,控制对手。盯球判断是紧盯对手击球瞬间动作,并且根据来球的速度、弧线来判断球的旋转、力量和落点,快速做出反应,积极采取合理技术回击来球,破坏对手的技术节奏,给对手以反控制。二是击球质量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根本。即打好每一板的速度、力量、旋转、角度、弧线和落点(快、狠、转、变、准)是控制与反控制从根本。如以快制转、以转制快,以弧线控制节奏,以变调动对手等。三是全面的技术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基础。技术不全面,就会被对手抓住漏洞,牢牢控制住,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技战术特长。四是击球时机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关键。适时的击球时机可以有效的阻断对手击球的惯性、破坏对方进攻节奏,实现控制与反控制。回球的快慢结合、旋转变化会打乱对手进攻节奏,不但能破坏对手进攻的连续性而且能降低对手回球质量,以达到控制场上局面的作用。

 

乒乓球控制与反控制中的战术运用:一是“变则通”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战术指导思想。孙子曰:“兵无常形,水无常势,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”。要能以变应变、以变引变、以变防变。二是“针对性”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战术核心。 常遇到的战术问题大体有六种形式:快攻类与快攻类的对抗;弧圈类与弧圈类的对抗;快攻类与弧圈类的对抗;快攻类与削攻类的对抗;弧圈类与削攻类的对抗;削 攻类与削攻类的对抗。快攻类打法相遇,往往以快制快,主要比力量比速度比落点变化。弧圈类相遇,往往是以转制转,主要比旋转比速度比落点变化。快攻类与弧 圈类相遇,往往是以快制转或以转制快,比的是谁先上手,快在前就能以快压转,转在前则能以转制快。三是特长技术的实施是控制与反控制的战术目的。以快攻打法为主要取胜手段的运动员是以“快”字当头。以弧圈球为主要得分手段的运动员,其特点是以“转”字当头。但快、准、狠、变、转缺一不可。快、准、狠、变、转是进攻型选手进攻与防守的重要内容。转、稳、低、攻、变是削攻型选手进攻与防守中的重要内容。四是逆向思维、多向思维是实施控制与反控制战术的思想精髓。

 

乒乓球控制与反控制中的心理运用:包括运动员赛前积极的备战心理、赛中的调整心理、赛后的心理影响。

 

控制(最终导致胜利)球是目的,基本功是确保控制技术得以实现的基础。如果说控制与反控制的基础是技术的话,那么控制与反控制的关键就是战术运用的针对性。一板球是单个技术的运用,一分球则是诸多单个技术的复杂组合。发球的动作方法,怎样用力就更旋转等是技术问题,而发球至什么落点、怎样配套,属于战术问题。技术是战术的基础,战术是由各种技术组成的”。扎实的基本功、全面的技术和突出的特长是比赛取胜的核心,高深周密的战略、灵活多变的战术以及比赛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比赛胜利的关键

 

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讲,之间的技术造诣相差是不多的。他们之间的胜负就在于技战术应用是否得当,也就是控制是否成功。自己能够尽量适应对手,而让对手不适应自己,也就是让别人别扭。刘国梁专栏里也曾专门谈论这个问题:尽量以已之长去攻敌之短,做不到的话,也许就要以已之短攻敌之短,这就是谈的控制。胜利是唯一目标,寻求胜利的道路就是控制对手的过程。邓 亚平在湖南卫视的《背后的故事》栏目中笑谈了她仅输过三个外国选手,其中之一为朝鲜的李粉姬,是在团体赛中输的,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,自己感觉确确实实没 有办法破局,就这样迎来了单打的再一次对决。可知此时她的无奈,依旧是没辙,第一局又输了,她只好最后一博,以自己都没信心的反手发球(球不转也不快), 结果反而唬住了李粉姬,导致了局面的逆转!无独有偶,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,徐寅生对日本选手三木,三木对徐寅生的打法十分熟悉,徐寅生的特长正手发球对其不起作用,于是他改变战术,采用不太擅长的反手发球,反而频频奏效。

 

11分制的实行导致所谓一、二流选手的水平缩小的原因,在于它减少了选手评估对手特点然后有意识针对性控制对手的过程。而一般意义上的高手,其控制意识、控制能力要稍好于一般人,故此意义上讲对高手有削弱的作用。对比21分,破解对手战术、寻求控制的过程被人为缩短,一开始就必须拿出自己的特点去争取得分上的优势,这就要求坚持以自身打法为主、有自己的绝招,这对实力型打法者是个契机。这就是以控制对手为主的运动员刘国梁、瓦尔德内尔战绩下滑的原因。但这不能说控制意识不再重要,它只是在另一个层面、以人们需要重新认识的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。实战中观察对手、研究对手的时间少了,就要求选手反映更敏捷,更及时调整,同时战前的研究更显得必要而迫切。

 

2003年 七月的《乒乓世界》中王

 

涛对瓦尔德内尔的评价“他的思维总走在你的前面”,瓦尔德内尔的接发球的花样特别多,落点、旋转都在不停地变化,一个球很少用同样 的方法打过来

 

这正是控制技术的具体表现,但这其中的巨大风险也不言而喻:要求选手必须有相应的精湛的基本功作保证,这正是天才的老瓦才能有的表现,"此才只应老瓦有",长青树不是浪得虚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桌球小子 ~^^~ 的頭像
    桌球小子 ~^^~

    桌球教學, 桌球教練技研所

    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