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礎知識——橫板反手撥


這篇文章對反手撥球有很好的文字解說, 反手撥球是刀板反手重要基礎技術, 可說所有反手技術, 都必須先具備很好的反手撥球, 才能在此基礎之上加以發揮.

經常看到未經桌球系統訓練的球友, 在沒有練好反手撥球的情況下, 就自我揣測練起各種反手 " 類 " 弧圈球, 那種千奇百怪, 真的令人嘆為觀止... ><

若是覺得自己反手打不好的人, 應先了解一下反手撥球 ( 就像正手攻球 ) 是否扎實, 登高必自卑, 有些基本功是不能忽略的...


這裏的反手近台攻球技術是指反手撥。

一、橫板反手撥的握拍:

橫板反手撥的握拍與正手攻球時的握拍基本一致,目前有些優秀選手在正反手轉換時,握拍幾乎沒有變化,在反手博球的時候,他們通過手腕向懷中內收,使球拍正面正對來球,擊球時再通過手腕的轉動來調整弧線。

大多數愛好者在反手攻球時,握拍會有一個很小的變化—拇指和食指都會有一個小角度的轉動,這樣握拍更為穩健。

客觀地說,一旦球拍在手中出現轉動,就會存在不穩定因素,如果拇指和食指過於用力下壓,那麼球拍在手中的轉動會過大,這樣的握拍在反手撥球時的確很舒服,因為我們不用通過手腕內收來調整拍形,球拍面會自然地正對來球。

可是我們發現,當反手轉換為正手擊球時,拍形會過於下壓,兩根手指好像是“捏住”球拍的感覺,因此在進行正手攻球時,我們必須再次調整拍形,這就是所謂的“換握”。

在正反手轉換時調整握拍並不是錯誤的,在換握時應該掌握正確的方法。

反手撥球時,拇指和食指只要輕微用力下壓即可,手腕必須要向懷中內收,要通過手腕的調整使球拍面正對來球。當從反手轉換為正手擊球時,可以利用虎口和中指的協調用力來調整拍形。

換握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掌握,但我並不推薦這種握拍方式,畢竟當球拍轉換時,手指的用力會導致前臂肌肉緊張,不利於擊球,此外轉換時需要的時間很可能會延誤戰機。


二、橫板反手撥的動作要點:

1、站位:身體距球臺端線約為一尺左右,兩腳置於肩寬,左腳在前,右腳在後,上身前傾,右肩稍稍下沉,重心放於右腿,身體正對來球。在準備擊球的時候,大臂要自然放鬆,前臂抬起,自然平放于左腹部前方,此時大臂與身體(腋下部位)之間的間距很小,肘部幾乎指向地面。

擊球前的準備姿勢十分重要,很多愛好者習慣于右腳在前,這樣在擊球時會導致腰部向左側“擰”,右肩和手臂會自然抬高,最終使手臂和身體脫節。還有很多愛好者的手臂與身體之間的間距過大,將大臂架起來打球,那麼他大臂的肌肉肯定會緊張,在擊球時,整個手臂都在晃動,會影響擊球的穩定性。

2、引拍:大臂保持穩定,腹部內收,前臂以肘部為軸向懷中引拍。橫板反手撥球時,腰部的轉動幅度很小,當腹部內收的時候,腰部會自然產生小幅度地轉動。引拍的要點在於肘部,很多愛好者在引拍時,會將肘部向身體夾緊,這樣大臂就會產生前後運動,導致擊球不穩定。

注意:引拍時,將身體重心放於右腿,右肩保持下沉,前臂還是位於腹部偏左側的位置,身體要始終正對來球。

3、擊球:當來球落台剛剛挑起時,腹部和前臂同時向外展開。此時要注意:前臂還是以肘部為軸順時針旋轉,並向前上方發力,前臂展開的幅度近似1/4個圓形,不必大幅度向右側完全展開;大臂保持穩定,大臂與身體之間的距離幾乎不變;擊球前,手腕內收,用球拍正面迎球;在來球的上升後期擊球,觸球時手腕有一個小幅度的外展,對初學者來說,開始練習階段可以先不使用手腕,保持手腕的穩定即可。

很多愛好者在反手撥球時,都是通過大臂的前後運動來擊球的,如果大臂的動作幅度過大,容易錯過擊球點,並且不能利用身體的力量來擊球,擊球的穩定性也無法保證,一旦長時間擊球,大臂的肌肉會過於緊張,有一種酸麻的感覺。

4、還原:擊球完畢後,要迅速降低身體重心,保持身體放鬆,還原至擊球前的準備姿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