橫板選手在練習反手拉下旋球時應該循序漸進,根據反手快撕的技術動作進行調整。改變發力方向,體會運用身體力量的感覺。


很多愛好者在反手拉球時,感覺力量已經很大了,而且也發力摩擦了,但是回球還是下網,這基本上都是沒有用好腰腹力量的原因,無法將身體與手臂、手腕的力量同時作用在球體上,導致爆發力不夠集中,摩擦不夠充分。下面我們將詳細介紹反手拉下旋球的一些要點:


一、摩擦球體的中部偏上位置


與反手快撕相比,反手拉下旋球的時候,球拍與球體的接觸點更靠近中部位置,這樣才更容易向上摩擦,製造足夠的旋轉。


很多業餘選手在改變觸球點時會出現問題,明明接觸了球體中部偏上的位置,為什麼還是拉球下網,難道是摩擦不夠充分?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引拍的方式不正確。我們知道,在拉球時,除了要發力摩擦製造旋轉外,還要給球一個向前的力量,讓回球足以過網的力量。


多數愛好者在引拍時,起手位置過低,發力方向幾乎是從下垂直向上的一條軌跡,這樣只能增加向上的力量,而失去了向前的力量,摩擦雖然足夠充分,但是弧線很高,導致下網。


在引拍時,我們要根據來球的弧線高度和長度調整起手的位置。通常,拉下旋球時的引拍位置比較低,這是為了將身體重心壓低,從而積蓄足夠的力量,加強對球的摩擦。


但是引拍位置到底應該多低才算合理呢?在擊球前,我們要保證能夠運用身體的力量,還要保證最大限度地借用來球的力量。


從發力方向上,要保證給球合理的向上的力量以及向前的力量。所謂合理的向上的力量,就是通過摩擦、通過發力,使球達到過網的高度。


當來球落台後,我們要根據來球的下降軌跡來調整引拍的位置。如果把來球下降的軌跡看作一條直線,我們引拍的位置應該稍稍低於來球,使揮拍的方向與來球的軌跡相重合,這樣可以很容易地借力。為了提高回球的品質,我們可以適當注重向前的力量,壓低回球弧線,加快回球速度。


二、腿部、腹部是發力的根源:


業餘愛好者在練習反手拉下旋時,經常感覺到發力不順暢,而且可以明顯感覺身體的力量根本用不出來,手臂與身體是脫節的。


尤其在開始練習階段,大多數愛好者都是先靠手臂的力量去擊球,想找到摩擦的感覺,一旦來球的旋轉稍強,球速稍快,拉球就會下網。此時如果強行靠手臂發力,不但會導致肌肉過於僵硬,還會引發運動損傷。其實拉球時,手臂的擊球動作與反手快撕有相似之處,而手臂動作在整個擊球環節並不是最重要的。拉下旋球,首先要學會發力。


在發球後必須迅速調整好站位,使身體幾乎平行於球臺端線,同時將右肩稍稍下沉上半身微微前傾,做好反手直接進攻的準備。


擊球前引拍的時機可以稍稍提前,迅速收腹,將前臂橫置在腹部前方,用球拍的正面瞄準來球。


當來球剛剛落台時,將前臂稍稍向下展開,同時將腿部繼續彎曲,將身體重心繼續壓低,同時將重心放在右腿上。

此時注意拍形角度的穩定性,不必過於下壓。擊球時,應當在來球的下降初期,兩腿發力蹬起,上半身挺起,手腕向下小幅度轉動。


在觸球瞬間,前臂以肘部為軸,向右前上方展開,手腕在向上轉動的時候要有突然的爆發力。在觸球時,身體爆發出很強的向上的力量,腿部蹬地和腹部挺出的力量通過手臂傳遞到球體上,配合手腕動作,加強了對球體的摩擦。


腿部和腰部發力的過程


左腳在前,右腳在後,重心集中在右腿上。擊球前,兩腿逐步彎曲,上身前傾的幅度較大,同時將前臂內收。擊球時,兩腿向上蹬地,右腳的腳跟稍稍抬起,這說明蹬地時是靠前腳掌來發力的。


蹬地的同時,整個身體稍稍向前迎,而手腕的位置相對靠後,此時身體的力量已經準備好全力釋放。在觸球的瞬間,兩腿完全蹬起,兩腳稍稍離地,同時腹部挺直,力量從腳下瞬間傳遞到手臂上。而前臂、手腕突然向外展開,將全身的力量傳遞到球體上。


初學者在練習反手拉下旋時,必須注重腿部和腹部的運用,在蹬地的過程中一定要突然,使力量更加集中。


從引拍過程到最終的擊球過程,腰部還起到了支撐作用,使腿部和上半身形成一個整體。很多愛好者會過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腿部,這樣會導致身體重心向後坐,上半身過於直立,而腰部無法用力,這就形成了上、下半身脫節的情況。


在挺腹的時候,動作幅度不宜過大,不能形成“挺肚子”的姿勢。腹部挺出要跟隨腿部蹬地的動作,要有爆發力、要突然,還要保證身體不能後仰。


三、注意肌肉的收緊與放鬆


要想集中釋放爆發力,必須要掌握肌肉緊張與放鬆的技巧。業餘愛好者在反手拉球時會出現兩個最主要的問題:


第一,手臂肌肉過於放鬆,揮拍擊球的速度過於平緩,這樣就無法將身體的力量傳遞到手臂上,無法產生足夠的爆發力;


第二,手臂肌肉過於緊張,從引拍的過程中就開始僵硬,全身的力量都被前臂的肌肉“鎖”住了,因此也無法產生足夠的力量。


擊球前前臂肌肉是十分放鬆的狀態。在擊球時,前臂的肌肉突然緊張,在擊球後,前臂的肌肉瞬間放鬆。

其實,無論正手拉球還是反手拉球,手臂都是放鬆——緊張——放鬆的過程,手臂的發力是釋放全身爆發力的最後一個環節,這個過程要與腿部蹬地和挺腹保持同步,高水準運動員還可以通過手腕、手指的發力,提高整體的力量,增強旋轉。


業餘愛好者在練習的過程中,應該更多體會身體發力的過程,提高整體發力的協調性。在初學的過程中,可以先放大腿部蹬地的動作,適當加大手臂外展的幅度,然後再慢慢調整,使爆發力更加集中。手臂肌肉的收緊與放鬆不僅可以提高擊球品質,還可以加快還原的速度,實現快速銜接。


四、反手拉前沖弧圈

 

我們經常能看到國外頂尖高手可以用反手發力拉前沖弧圈,對於這項技術,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相對比較薄弱,但反手發力拉的要點並不難掌握。


反手拉球時,由於手臂的行程較短,因此不像正手拉球那樣,可以完全利用整個手臂,擊球的品質難以與正手爆沖相比。


反手拉前沖弧圈的技術動作與拉高吊弧圈有一些區別:


1、點較早:反手拉前沖弧圈的擊球點通常在來球的上升後期或下降初期,由於擊球點較早,來球的旋轉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,因此在拉球時可以更多地撞擊,提高回球的速度和力量。


2、發力更加向前:在前點擊球,來球的高度相對較高,這樣更容易向前發力,壓低回球的弧線高度,體現出速度優勢。


3、最大限度地借力:在來球的上升後期擊球,可以很容易地借用來球的力量,加之自身的發力,使回球具有更大的力量。


4、腰部有從左向右的轉動動作:通常我們在反手拉球時,幾乎都是利用腹部的力量,靠挺腹動作釋放身體的爆發力。

而當反手拉前沖弧圈時,為了提高擊球力量,我們可以適當加入腰部水準轉動的動作,再配合挺腹的動作,增加身體的力量。此外,引拍時,腰部先向左側轉動,可以使球拍遠離來球,這樣就增加了力臂的長度,在擊球時可以增大擊球的力量。


在練習反手拉前沖弧圈時,由於動作幅度稍大,因此必須保證重心的穩定性。我們可以適當增大兩腳間的間距,在引拍時,可以先將左腳稍稍後撤,使右腳在前,這樣可以增大球拍與來球之間的距離,利於積蓄力量。


在擊球時,起手位置可以稍稍高一些,要注意調節拍形,根據來球的旋轉,調整向上摩擦和向前發力的比例,確保回球可以過網,同時還要保證低平的弧線。在調節摩擦時,我們可以利用手腕動作來調整弧線。

當向上摩擦時,一旦感覺回球的高度已經快要達到網高的時候,利用手腕向前壓的動作來壓低弧線高度。擊球後,左腳要隨著腰部的轉動向前一帶,轉換到左腳在前的站位。在整個擊球過程中,上半身濤保持稍稍前傾的姿態,身體緊湊而不緊張,注意手臂肌肉收緊和放鬆的過程。


五、練習反手拉下旋的注意事項

 

反手拉下旋球的技術動作相對穩定,由於擊球時手臂的動作不能像正手拉球那樣大幅度伸展,因此整體的動作幅度較小。因此我們在練習時要注重集中爆發力,保證充分摩擦。


練習時,站位可以稍稍遠離球臺,保證擊球空間,身體儘量平行於球臺端線。引拍時,收腹的幅度可以放大,前臂向懷中內收,並充分放鬆。由於在第一板下旋進攻時,沒有過多的時間採用並步調整站位,因此更多的是依靠跨步,小範圍快速移動,注意在移動的過程中同時引拍。


在多球練習時,要保證每個動作協調一致,抓住來球的下降初期擊球。在觸球瞬間,不要將手臂的肌肉過於收緊,儘量延長摩擦球的時間,有意識地製造弧線。在摩擦球的過程中,手腕的作用十分重要。

很多愛好者的手腕過於鬆弛,在轉動時,幅度過大,導致手腕和手臂脫節,無法頂住來球。因此在初學時,手腕的轉動幅度一定要小一些,發力不要過猛,應當配合前臂的動作而轉動,相對柔和地去擊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