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日本海绵的登陆,中国海绵阵营逐渐发生了分化。今天,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海面恐怕只剩DHS一家了,其余厂商大都在向日本海绵靠拢。以729、大维海绵为例,仅就气泡在海绵中的分部方式而言,就更接近日本海绵。倒是“许绍发999龙旋风”套胶的海绵,与DHS海绵像是一派路数,实际用起来感觉也有相似之处。


PF4-1和狂飚3套胶的海绵,均是由橡胶体唱主角,单位体积内的气泡数显著低于日本海绵,且单个气泡体积较小、孔壁厚。

有业内人士形容,DHS海绵主要是靠橡胶体本身打球,而日本海绵中气泡的作用则突出得多,这一说法虽不十分严谨,但的确从微观上部分解释了DHS海绵与日本海绵在性能上的迥然不同——在发球、搓球、处理网前小球时,球体与球拍的碰撞力很轻,此时DHS海绵明显发挥出橡胶体的特性,力学损耗和应变滞后这两种原本不利的因素, 反而转化成略为“发死”的独特手感,利于借力、控球和加转. 


而日本海绵则有如反应灵敏的气囊,忠实、迅速地将球弹开,在成一种过“跳”的感觉,令用惯了DHS海绵的人感到发球、搓球不转且小球容易冒高;


当退台拉冲弧圈时,撞击力量大、碰撞程度深,球体与球拍形成“面接触”,能量在以橡胶体为主的DHS海绵中自然比在状如气垫的日本海绵中损耗更厉害,加之后者通常较柔和,“吃球”比前者更深,力对球体的作用时间更长,在主动发力等同的前提下,前者击球的后劲较之后者自然会有所不及,相应的中远台表现也就不如中近台出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