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接發球基本技術 (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1. 正手短球不出台 

台內球原本就是刀板的罩門, 短下旋接發依序為 : 挑 > 擺 > 搓

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發球和接發球,是打好乒乓球的首要 技術。不論是發方還是接方,都是第一板球。如果頭一板球處理不好  ,你的其它技術再好也就不能充分發揮。所以,練好發球和接發球,是每個乒乓球愛好者的重中之重。下面,講講如何去接球。接球的方法很多,歸納起來大體有以下十六種:  搓、托、推、吸、擺、拱、切、撇、挑、吊、帶、撕、敲、拉、沖、打等等,還有一些由此演變出來的接球,在這裡我就不一一介紹了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一、搓接。

所謂搓接,一般多用於接短球,不提倡長球用搓接,這是中國運動員技術打法的獨到之處。搓球的動作小,出手快,隱蔽性強。其技術動作:就是拍面後傾,根據球的旋轉強度,向前、向下擊球。這雖然是一種最原始的接發球的方法,但也是最基本的技術之一。要練好搓球,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。搓接的力量主要是來自小臂、手腕、手指三個部位,用其合力搓出不同的變化,而且又能把球搓得很低,控制住對方。能做到這一點,關鍵在於三個部位能自然放鬆,手腕放鬆是核心。放鬆了才能控制住球,達到隨心所欲。在長期的運用實踐中,運動員根據自身特點,對這一技術進行了很細緻的分化,比如:有快搓、慢搓、搓長、搓短等。至於搓球和削球的比較,既有區別又有相同之處。我的理解是:對付台上球和近台球,叫搓。對於中、遠台球,就叫削吧!削球是搓球延伸演變而來的!它不僅是搓球的放大後的動作,而且還有它特定的一些技術要領。和搓球一樣也能削出轉與不轉的球,是防守型球員的一項專門技術!在這方面我知之甚少,也就不能再說清楚一點了!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 二、托接

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王励勤: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 
   
  用正手接反手位短球时,打开击球拍面做好准备 
  切实完成挥拍动作,使回球具有相当的威胁性,以求争得主动 
   
  在不来梅世乒赛保持不败的中国男队头号主力王励勤,充分发挥了身为世界排名第一号选手的不凡实力。他以横扫千军的气势压倒所有对手,为中国男队获得团体冠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。 
  在该次大赛中,王励勤不断运用进攻性的接发球技术给对手施加压力,并据此掌握场上主导权的表现,给人以深刻的印象。在此,我们介绍他用正手接反手位短球的技术。 
  王励勤在接反手位短球时,步法朝台前移动,并采取左脚在前的站位,充分做好了击球前的准备(图1—4);然后,手腕向外撇,准备击球(图5)。通过手腕外撇,打开击球之前的拍形,这样既可以打对方的斜线,又可以在接触球的瞬间通过手腕动作改变为挑接对方直线。换句话说,这是可以根据对方动向瞬间改变击球线路的最佳击球姿势。当我们接发球准备用正手主动抢攻反手位的短球时,不妨有意识地模仿王励勤——在接触球前,手腕朝外撇打开击球的拍面。 
  随后,王励勤保持着手腕外撇的拍形,接触来球的左侧(图5—7)。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:在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移的同时,他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下半身,然后用极有把握的动作将球顺势击向对方斜线。 
  在这组连续图中,希望大家学习的最重要一点是:“切实完成接发球的技术动作”。从图7中,我们可以看到王励勤的左脚大步向前跨出,击球动作完成得非常明确。进攻性接发球时,需要完整坚决的击球动作,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回球的威胁性,更带有一股压倒对方的气势。 
  对比一下自己的动作,是不是因为急于准备下一板球,而在还没有完成好击球动作之前,就开始还原了?这样不完整的击球动作,是无法打出具有真正威胁的高质量球的。即便是在处理台内球时,也能完整地运用进攻性的击球动作,才可称为世界级的高水平。 
   
   
  吴尚垠:盯球更要盯人 
   
  要进攻性地回接对方发出的正手位短球,向后引拍时预先抬高球拍的位置 
  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预测对方动向,并选择最佳进攻线路 
   
  吴尚垠用猛烈的正反手进攻,为韩国男队冲锋陷阵。在此,让我们来探讨他的挑接正手位短球的技术。
  这组连续图,正是吴尚垠挑接正手位短球至对方中路的场面。图1—4,吴尚垠一边向前迈出右脚,一边迎球,请注意此时球拍的位置。吴尚垠判断出这个发球为不出台,在图4时,将球拍抬高到接近肩部的高度。通过引拍时抬高球拍的位置,利用其居高临下的优势,增加接触球时的威力。接下来,我们可别漏看了另一个要点:吴尚垠在球拍从上而下的过程中,前臂伸展,打开击球拍面,这样就在接触球之前制造好了可以打向任何线路的拍形(图5)。 
  还有,请仔细观察吴尚垠此时的视线,可以发现在接触球之前,他一直都在盯球。盯球是为了更精确地判断来球的旋转。与此同时,世界顶级选手必定还会——看紧对方的动向,并据此选择最佳击球线路。 
  吴尚垠在集中盯球判断来球旋转的同时,必定还将对方的动向也收在了视线之内。然后,一边用心捕捉对方的动向,一边选择最佳击球线路。 
  在本组图中也是如此,吴尚垠观察着对手,并在转瞬之间,探寻着能够起到最佳效果的接发球线路。当判断出这个球挑接对方中路将会有效时,就充分地做好向后引拍的动作,然后准确地将球击向对方中路(图5-8)。 
  为了切实地判断来球旋转,集中盯球很重要,但更进一步,要把对方的动向同时纳入自己的视线内,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技术水平更上一个台阶。假如你曾遭遇诸如这样的局面——“虽然已经组织了进攻性的接发球,对手却早已侯着,反让自己挨了一记反攻。”那么,或许你需要更好地判断和预测对手的动向。因此,接发球时,要具有切实判断旋转并兼顾观察对手动向的意识,然后,还要提高自己选择最佳击球线路的决策能力。 
   
   
  施拉格:声东击西的连环套 
   
  击球时手腕固定,从肘部开始整个前臂发力回击来球 
  先用身体朝向的假动作误导对方对来球线路的判断,再用不转挑球技术接发球 
   
  以发球变化多端而著称的施拉格,接发球技术其实也同样五花八门。在不来梅世乒赛上,他所采用的接发球方式令人眼花缭乱,以至于不知道该选哪组图片来介绍才好!这次,我们从中选出并讲解其反手晃接对方短球的技术。 
  面对对方发出的反手位短球,施拉格保持着安定的姿势,右脚向前跨出,身体迎球(图1—3);然后,右肩前顶,右臂肘部斜向横置于身前,准备反手挑球(图4)。这张图处于接触球之前的瞬间,从姿势上判断,施拉格的上半身朝向对手(右手握拍)的正手位,因此,对手会以为施拉格的接发球将回直线。然而,施拉格突然将手臂向右一转,挑打的线路与对方的判断完全相反——球直奔对方反手位而去(图5—6)。 
  请观察他这时的击球细节:施拉格从反手引拍至整个挑球动作完成,手腕基本保持不动。这样的击球方式,可以一石三鸟:稳定击球时的拍面角度、令回球带点下沉、令对方难以判断来球线路。 
  成功偷袭对方反手位之后,施拉格快速还原侧身准备下一板(图7—9),这完全符合“压对方反手则回球必定在反手位”的规律。而且,从对方的立场来考虑,看到施拉格的右脚已跨入台内,就会想“如果下板球给反手,施拉格不大可能用正手发力吧?”如此一想,自然会回球到施拉格的反手位,结果正中施拉格下怀。 
  施拉格综合分析并预测到了对方的思路和球路,反手挑短后,立刻转为侧身进攻,赢得了非常漂亮的一分。 
  借助击球前的身体姿势迷惑对方,预测随后的来回线路,给对手设下几重圈套,并由此成功得分——这就是施拉格充满智慧的接发球技术。 
   
   
  格林卡:以时间换空间 
   
  从摆短的姿势开始向后引拍,变为用近似于削球的动作接发球 
  带侧下旋的接发球,用时间差令对方动作停顿、击球节奏紊乱 
   
  身材并不高大的格林卡,却用充满力量的两面进攻让球迷们为主倾倒。在不来梅世乒赛上,格林卡仍然竭尽全力地正反手两面连续进攻,又一次深深地吸引了观众,令赛场为之沸腾。 
  乒乓球运动中最有魅力的来回相持球,也是格林卡的最强项,而且,他还具备了通过接发球,形成对自己有利的来回相持球的能力。在这里,我们来看看格林卡的侧下旋撇接发球技术。 
  格林卡在对方发自己反手位短球的时候,准备用正手接发球,并开始积极地移动步法,调整身体姿势(图1—3)。然后,先用似乎要摆短的节奏出手(图4),接着却向后引拍,等球近身(图5)。像这样先用摆短的姿势再向后拉手、变化击球节奏的做法,可以扰乱对方节奏,使其步法迟滞。另外,不急于出手,等球近身可以更为精确地判断来球旋转,获得预测最佳接发球方式的时间。 
  格林卡等对方来球非常靠近后,及时在有效的击球时间内,手腕朝外侧撇,用带有侧下旋的手法搓接发球,近似于削球动作(图6—8)。以肩部为支点,球拍向左方摩擦球,出其不意地占领了先机。在这一连串的动作中,左脚膝盖保持深度弯曲,起到安定身体重心的作用,这个要点值得我们参考。 
  侧下旋接发球之后,展开为大刀阔斧相持的可能性极大。如此接发球,可称是格林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特长而采用的技巧之一。 
   
   
  王皓:动作虽小 要素俱全 
   
  击球时控制好拍形,一边挥拍一边制造小弧线 
  向后引拍时,肘部置于身体前方、手腕朝身体内侧弯曲 
   
  当今世界乒坛的直拍横打第一人王皓,接发球时也同样积极地运用直拍反面进攻技术。在不来梅世乒赛上,他向世人展示了其用反面接发球的技巧。让我们从这组连续图中,对他的台内反面拉技术管窥一斑吧。
  当对方发王皓的近台中路球时,他右脚向前移动步法迎球(图1—5),然后,肘部置于身体前方、手腕朝身体内侧弯曲,这样的引拍动作,确保了使用反面打法所需要的空间(图6)。要从这样一种独特的姿势起手,很好地完成台内反面拉接发球,需要提高手腕的柔韧性。 
  王皓就是从这样的引拍动作开始,抓住来球到达最高点的时机,以肘部为支点,用直拍反面拉球至对手(右手握拍)的正手位(图7—8)。我们可以推测出王皓的击球方式:用击球的拍面,向前上摩擦球的左后部。
  直拍横打选手在运用台内反面拉技术时,正确的全身动作十分重要。相对于接触球前的上半身稍稍前倾(图5—6),击球之后上半身基本呈直立状态(图7—8)。这是因为在击球时,使用背部肌肉,上半身向后出力了的缘故。 
  对台内球使用反面拉球技术时,必须向前方用力。为此,王皓利用了身体朝后时所产生的反作用。也就是说,身体朝后用力的动作,其反作用力正好用于向前的挥拍动作上。 
  另外,还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动作完成阶段球拍的动向。王皓在击球之后的顺势动作中,一直下压控制着拍形(图8),这个动作在台内反面拉球技术中必不可少,它是整个动作完整性的一部分。 
  台内反面拉球时,假如球拍径直朝上挥出,将会出界失误或是回球弧线偏高,而且也难打出高质量的球。在此,王皓为了保证接发球既有一定威胁又不致出界失误,在做击球之后的小弧线型顺势动作的同时,特别注意了控制住拍形。 
  用直拍反面拉球处理台内发球时,要像王皓那样控制好拍形,挥拍时制造小弧线。击球时,有意识地给自己心理暗示——“控制压住拍形”、“制造小弧线”,是非常重要的。 
   
   
  柳承敏: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 
   
  即使在判断对方发球的长短时出现错误,也临危不乱 
  在必须回球的短暂瞬间内,决定最佳对策 
   
  
  接发球时,非常重要的一点是:准确判断对方发球的长短。但对于将出台的微妙长度的发球,很难保证自己的判断百分之百准确无误。即使是世界顶级选手,也会有长短判断错误而马失前蹄的时候。 
  在此,我们通过学习柳承敏的接发球技术,可以找到接发球长短判断失误时的应变之策。 
  柳承敏在接发球时,一边判断来球一边积极移动步法为主动进攻作准备(图1—4)。请特别留意:当判断对方的发球为反手位偏短的球时,柳承敏大幅度地移动步法侧身、左脚完全踏入球台端线以内。在击球前这样坚决地将身体移动到最佳位置,可以在保证高质量回球的同时,给对方以很大的心理压力。 
  接着,柳承敏判断对方的这个发球出台,便开始向后引拍准备拉球(图5)。但实际上,对方的发球比柳承敏预想的短。于是,他立即抬高向后拉开的手臂,转为对付台内球的姿势(图6—7)。 
  一般选手在遭遇类似场面时,往往会因为对来球长短判断失误,而慌慌张张地急着对付。但柳承敏处理球的方式却是沉着冷静:当判断出无法拉球进攻时,迅速将球拍从准备拉球的较低位置,抬高至处理台内球的位置上,并向前迎球。而且还在这瞬息之间,一边观察对手的动向,一边考虑最为有效的接发球技术和回球线路。 
  在此,柳承敏在身体重心稍稍有些不稳的情况下,仍然能够沉着地用搓接发球的拍形,拍面朝上,半推半挤地制造出不转的回球,偷袭对方的正手位(图8—9)。 
  柳承敏此时的对手,是步法很快的王励勤。但是,这个接发球却成功地偷袭了王励勤的正手空当,并直接接发球得分!从这里,我们可以欣赏到柳承敏快速绝决的判断力和应变力。 
  如果你在判断对方发球的长短时出现了失误,毋须慌乱,只要像柳承敏这样迎前靠近来球,一定会发现从判断、移动、变换到实际接触球,其实仍有相当富余的时间,在此期间,还可以选择最佳的接发球方式。
  

《 乒乓世界 》2006年第07期

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<蝴蝶新聞月刊>2007年第四期:放大鏡下觀賞明星

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jgyMDQyMjE2.html


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NTE0ODg3MjQ=.html


桌球小子 ~^^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